Truth is nothing.
Knowing is everything.
也不用費心辯解;畢竟,事實是什麼其實也不重要。
(所以這句話的前言應是:"I believe")
還記得最近的那部《蝙蝠俠:黑暗騎士》嗎?
我才發現,其實小丑是對的,真正的liberty就是chaos,而人性,
並沒有這樣的東西。但是,沒有,又如何呢?
人們並非無法感受不存在的事物,我們可以認識人性,在我們心中。
你可以說,他是一種信仰,一種凝聚力,讓我們,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所區隔;
若說猶太人因信耶和華而成為上帝的選民,那麼
人們便因著對人性的信仰成為所謂的「人類」。
而,對於人性存在的事證和物證?正是落入萬丈深淵前的鐵欄杆。
如果你還是相信人性的實際,那很好,那正好;
如果你已經對人性感到懷疑,也沒有關係,不用不安更別慌張,因為
其實我們還是可以相信。因為我們是意識,不是事實。
如此一來,我更可以拿曾風靡一時,在樓頂推了幾位建中學生一把的存在主義作為佐證和解釋。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僅只是我們感知。我們的意識,是非凡獨立的,
不如ㄅ鍵和ㄉ鍵如此緊靠於同一塊區域,意識是分離、疏遠的,
比太陽系和其他恆星更加分離、比銀河系和其他星系更加疏遠,這個時候,
已經不能用分離和疏遠來描述意識之間的距離了。倒不如說,
每一個意識,就是一度「空間」,not another world but even further--another dimension.
滑鼠點下的聲音真的是「滴、滴、滴」嗎?那是你的聽覺神經告訴你的。
電視機上的紅色真的是紅色、綠色真的是綠色嗎?那是視覺神經說的。
對於真實,我們全然無知,因為我們並不是事實;或許柏油路也有它的dimension,但並不是我們的意識可以理解體會的。
我們眼中的世界與真實,建立在我們的小小的腦袋瓜裡(而我們的腦袋真的灰灰軟軟的嗎?)
所以,實際來說,究竟什麼重要?
真實並不重要了,因為我們一無所知。
重要的是,我們感知了什麼,我們意識了什麼。
這時夠才知道為什麼要寫那所謂的「意識流」,因為相信意識,才是人最親切的概念。
Well, then,
why bother eluding the feelings in persuit of the truth?
Why bother overlooking what was internally equipped only to figure out the metaphor of this heartless world?
(In the end, WE are the ones who get to define the metaphors anyway!)
最近在讀這本宮布李希的「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fuer Junge Leser" was the only German verse I could read from the cover, which says "for young reader(s?)")
我讀到關於希臘和波斯的戰爭,關於Miltiades領軍的馬拉松之役,
還有Themistokles的雅典空城計,也被宮老頭洗腦,whole-heartedly讚賞他們兩位的足智多謀與深謀遠慮,
突發奇想,想用這樣偉大的名字命名孩子,Miltia和Ades、Thymis和Toklys(很古怪我知道但是也很酷炫啊!)
期盼他們成為勇敢、聰慧的[peaceful] warriors。但是,
我又忽然發現,這樣的期許,有點像夢想他成為自由畫家(freelance painter? what's that?)、世紀偉大的提琴手(like, Ma Ya Ya!)、世界尖端的政治家(like, Obaba!)之類的,
或是希望他有志氣、有骨氣,敢作夢、敢失敗,有野心也有同理心,其實,都很像
八歲小女孩在打扮新買的娃娃。有些期許,的確,只是想讓他們快樂、讓他們幸福,
但是有些,真的是一種門面。然後我才知道,那些父母,那些不只如是說,亦如是做的父母究竟有多偉大──「不期待什麼,只希望你快樂。」
我希望,我也可以成為那樣的父母,那樣把孩子視為自由人格個體的父母,那樣不期待什麼的父母,
那樣無論如何都願孩子快樂的父母,那樣信任孩子的父母,那樣愛孩子的父母。
那樣像我父母的父母。
- Feb 03 Tue 2009 19:42
存在與期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