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5
《必娶女人》還在後製階段,期待著的同時,
忍不住翻出初戀,回想18歲開始到21歲,
怎麼一路跌進劇本:《天平上的瑪爾濟斯》→李康宜
→《聖稜上的星光》→楊祐寧→《前男友》→壽司欣慧編
便從今天開始,複習《前男友》。
9/15
Ep1-3
忍不住一集接一集就飆了三集(4.5Hr),
才發現這幾年來,我差點忘了什麼叫做「火花」,什麼叫做「揪心」。
短短兩集,就被賴志明和林春嬌牢牢抓住,
讓我發現我真的好懷念深深被戲劇主角牽動的感覺。
重溫心得
1)賴志明之編劇在搞什麼鬼
不知道當初壽司和欣慧寫劇本的時候在想什麼,
竟然寫一個史上無敵魯蛇男主角,可是又無敵致命地有魅力,
真心納悶若不是楊祐寧,我會不會討厭賴志明XD
2)喜感滿滿之編劇真的很ㄐㄅ
這部戲劇最打動我、也是最刺痛我的,就是它的結局。
但是今天我才發現當我知道了結局,再回頭看
歡樂近乎胡鬧的搞笑節奏、
賴志明得知春嬌未嫁之後的心花怒放、
林春嬌看見妙麗的時候如何明白長大是帶著遺憾的,
看著他們如何情不自禁墜入情網──就忍不住又心疼又生氣,
編劇啊,你怎麼忍心這樣對他們、這樣對我們?!
這就是我為什麼愛壽司和欣慧,好愛好愛。
四年後回顧《前男友》之part one小結:
「所以《前男友》到底是個怎麼樣的故事?
是在長大的時光裡,那些我們遺失在前男友身上的事情。」
9/16
Ep 4-5
開始覺得有點看不下去了,
終於明白當初收視率為什麼不好。
因為太動人、太虐心。
看著他們情不自禁地陷落,無謂地阻擋自己,開始傷害更多的人,
令人痛心、痛恨、痛苦。且愛不釋手。
這真的是一本很好很好、很厲害的劇本。
同學間的相損相惜,28歲的懊悔與來得及(其實來不及),
總覺得已經成了個大人,卻始終沒有真正長成一個大人的時候......
這些種種對於青春與成長的詮釋,正是現在的我最接近的樣貌。
好希望好希望有另一個結局,讓我的初心得以逃去那裡躲起來,
讓自己以為青春總是美好、努力就能樂觀、而長大一定是值得的。
我明白了,這個電視「娛樂」圈裡,
人們需要的是那個夢幻唯美的Never Land,
那個鬆軟甜蜜的《花是愛》,
一種令人安心而更加確信的故事,
好逃避真實的人生。
我終於明白當時我為什麼總覺得《前男友》是個有生命的故事,
看著它我彷彿看進編劇的青春與悔恨,
我看見比我的想像還要更貼近生命真正模樣的故事。
很痛,充滿後悔、卑微與無力感,但其實
真的沒有比較不美。
四年後回顧《前男友》之part two小結:
「當我們褪去糖衣,學會坦然看見、接納、而欣賞遺憾時,
我們才終於長大了。」
9/18
Ep 6
如果只能用兩個字,那我會選擇用「恐怖」來形容《前男友》。
真的是一本很可怕、很暴戾、很猛烈,把人逼死的一本劇本,
而本劇最暴力的場景,又屬第六集,那個天臺的分手。
隱忍著傷痛欺騙對方是很糾結很叫人心疼沒錯,
但是誠實地與你告別呢?
我向你展開我的真心,
讓你看見我愛你,也讓你看見我要離開你,
若你也愛我,請你放開我。
還有沒有更痛、更扎人的話語?
果然,看第六集之前要先做好心理準備,
即便已經休息一天,看完它我還是胡言亂語不能自已一陣。
本集心得
1)被大家批很兇的于中中式向左走向右走
第一次看的時候這麼想,第二次看的時候,更加這麼想:
兩人並非在台北街頭不斷錯過、擦身,
而是兩人在台北的街頭,都想著彼此,
所以彷彿就在左右,又並沒有真的相見。
當你和一個人親密如斯,
珍視相同的回憶、懷念同一首歌曲,一景一物在你們眼中,
總能勾起同一種觸動,如此緊密不分時,
那人就永遠在你左右。是這種感覺。竊以為,極其精準。
2)還是編劇的錯之為什麼要逼我QAQ
通常,一部正規的電影、正常的場次,
衝突會有預兆、有醞釀、有堆疊,然後爆發。
可是《前男友》的對白,捨去所有前戲,每一句話都直接將人逼進牆角,
所以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句話該怎麼接,永遠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在這個關頭你才驚覺,賴志明、林春嬌、勞宇良、柯妙麗......
這些角色並不只是故事中你所想像的「人物」,
而是真實、矛盾而痛苦地活著掙扎著的人。
這就是好劇本。
告白永遠不嫌多,壽司欣慧我真的好愛《前男友》!!
3)這劇組,Bethel,明明是基督徒們,
尺度竟是開中的開中的開,令人好生敬佩。
自你們之後,還沒看過如此大膽挑戰電視尺度的偶像劇了。
(電視圈這四年來到底有沒有在進步啊啊啊?!)
四年後重溫《前男友》之part three小結:
(一集撐起一part... 大概是因為我心臟不夠強)
「最遺憾的不是你始終不愛我,
最遺憾的是,你愛我,我也愛你,但我們的愛情已經傷透了。」
留言列表